《中国基金报》专访|盈峰资本总经理蒋峰:精选价值 做时间的朋友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发布时间:2019-11-19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杨波

 

盈峰资本总经理蒋峰有近20年从业经验。


1992年,蒋峰考入厦门大学经济系国际经济专业,后转入金融学方向继续深造,获金融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学位。2000年他进入鹏华基金,参与了鹏华首只开放式基金—鹏华行业成长基金的筹备工作,后又参与了社保基金管理人遴选的准备工作。这段经历不但使蒋峰对基金行业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更为十余年后全面参与基金公司面向机构投资者的专户业务埋下了伏笔。 


2003年加盟宝盈基金后,蒋峰正式开启了基金经理的职业生涯。当时,中国正处于重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全球都在讲中国需求的故事,大宗商品价格大涨,周期性行业演绎着成长的故事。蒋峰全面布局上游资源、工程机械等细分领域,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收益。在他任职的三年多时间中,产品年化回报达到30.25%。


2006年底,蒋峰加盟南方基金,接管业内首只保本基金——南方避险基金,后陆续管理了南方恒元、南方保本等系列保本基金产品,经受住了牛熊市转换的考验,获得了不错的收益。2013年蒋峰出任南方基金专户部总经理,同时管理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以及保险委外等多个专户产品。

     

基于保密规定,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专户产品的业绩较少公开宣传,普通投资者对此知之甚少,但从一些公开信息中,仍可略知一二:根据人社部公开发布的全国企业年金业务数据显示,自2012年至2016年,南方基金旗下企业年金综合收益率分别达到6.33%、3.4%、9.6%、12.96%、3.9%,在近3年累计排名中位列21家投管人第二。在社保基金领域,南方基金也表现突出,2015年,南方基金管理的社保组合综合考评结果为A档,同时,该组合的投资经理蒋峰单项考核结果为A档。2016年,蒋峰获得“三年服务社保奖”。


据了解,截止2018年一季度,蒋峰所管理的几只大型权益专户产品,在过去5年获得了年复合回报率30%左右的业绩。即使在一些极端行情的年份中,依然获得了正收益。这得益于他对精选价值投资理念的坚守:长期坚持在白酒、家电等竞争格局相当好的行业中,重点投资具有近似寡头垄断地位并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的龙头公司。


2018年中,蒋峰辞去南方基金的职务,同年9月加盟盈峰资本,出任公司总经理兼投研负责人。盈峰资本是一家成立超过13年的证券类私募投资公司,在蒋峰加盟后,坚持“精选价值•稳健投资”理念,打造受人尊敬的资产管理机构,成为盈峰资本重要的发展纲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蒋峰对公司做了多方面的调整。投研团队是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灵魂”,蒋峰引入了多位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的资深投资经理和新财富排名前列的优秀分析师,盈峰资本的投研实力大大增强。                                                


2018年底,在A股市场最低迷的时刻,蒋峰及其团队秉持“精选价值”的理念,在一些低估的蓝筹股上逆势加仓,今年以来获得了良好的回报。盈峰资本也赢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


蒋峰是苏州人,温和,有书卷气,有公司员工告诉记者,客户对他最多的评价是:儒雅、心思缜密、严谨认真。


日前,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蒋峰,他谈到了早期的投资经历、十几年投资生涯锤炼出来的投资理念、投资方法,以及对中国经济和A股市场的看法,其中有不少真知灼见,值得一读。

 

早期投资

周期行业演绎成长故事


中国基金报记者:请讲讲你的早期经历,如何进入基金行业?


蒋峰:我1992年考入厦门大学经济系国际经济专业学习。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在母校深造,一路攻读金融学硕士、经济学博士。由于当时的论文选题是研究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效率,所以就近到深圳对当时的新兴行业—公募基金行业进行实地调研,没想到被鹏华基金召入公司,其后在这个快速成长的行业中一干就是19个年头。


中国基金报记者:进入基金行业初期,你主要工作是什么?


蒋峰:我记得当时基金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各基金公司只有少量的封闭式股票型基金,整个行业的总规模不超过千亿。后来各基金公司在外资公司协助下进行开放基金的筹备,我当时就参与了鹏华基金第一只开放式基金--鹏华行业成长基金的筹备工作。后来社保基金理事会又开始了管理人的遴选,我又参与了股票小组的准备工作。


这两项工作比较锻炼人,使我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认识当时的基金行业。也可以说从那时起,我便和社保基金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多年后能成为社保组合的投资经理,继续为社保基金服务可能正是缘起于此。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后来到宝盈基金任基金经理,在早期的投资生涯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


蒋峰:2003年我有幸转至宝盈基金任职,掌管公司一只20亿规模的封闭式基金。有几件事情至今仍记忆犹新:


第一是“周期的行业,成长的故事”。当时中国经济处于重工业化进程的早期阶段,经济增速保持两位数,当时的主要矛盾不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是供给不够,所以不少商品价格都出现了暴涨。举个例子,我记得当时的铜价从2003年开始上涨,短短的四五年时间大概涨了5倍左右。所以,有色、煤炭、汽车、钢铁等周期性行业都演绎着成长的故事;


第二是“小(上市)公司、大集团”,演绎着确定的外延扩张的故事。盈利向好的大背景下,集团公司资产不断注入,推升了很多公司的盈利和估值双升,当时不少大牛股就是这样产生;


第三则是股权分置改革得到推行。当时我所管理的基金作为三一重工的第二大流通股股东,参与到了第一批股权分置改革的试点中,因为没有先例可循,我作为流通股代表之一和大股东进行了反复的谈判和沟通,最终达成了“十送三”的改制对价,没想到后来成为大多数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一个参照系。

 

精选价值

穿越牛熊获取优良业绩


中国基金报记者:2006年底,你到了南方基金公司,开始管理南方避险基金,你怎么管理保本基金?


蒋峰:由于工作需要,我当时开始接手管理保本类基金。后来,我们在市场上陆续发行了南方恒元、南方保本等保本基金,最多时大致占了公募基金保本类产品60%的市场份额。


我们经历了2007年的大牛市和2008年的大熊市,2009年在四万亿刺激政策的推动下,A股强劲反弹,此后几年市场基本上是反弹回落的态势,对有一定权益仓位的保本产品而言,比较考验管理能力。


我们当时定了几个原则还是比较有效的:第一是守时保本,在市况不好时坚决依靠固收或类固收资产累积“防守垫”;攻时增值,市况好时则要做到不保守,通过精选个股,增加基金收益。第二是我们把三年的保本周期做了很好的划分,对保本初期和保本中后期的管理重点做了很好的界定。


我当时兼管股债,可能是当时公司内少数既管债券又管股票的基金经理。我们在债券部分总体是一种非常保守的配置思路,靠股票方面获取一些超额收益。所幸当时的信用债市场并不如现在这样严重分化,所以我们的保本基金基本都很好地完成了保本增值的任务。

 

中国基金报记者:2013年你出任南方基金专户投资部总经理,同时管理社保基金组合,这是否是你投资生涯中的一次重大变化?


返回列表